按院系进行大类招生
部分院校采用这类招生模式,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,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。在一个招生院校代码下,因院系不同而出现多个同名招生专业大类情况,虽然专业大类名称相同,但包含的专业不同,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区分。比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类,在电子信息学院下包含电子信息工程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,在通信学院下包含通信工程、信息对抗技术专业。厦门大学的“工商管理类”包括人力资源管理、工商管理、财务管理3个专业;而武汉大学的“工商管理类”则包括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、人力资源管理、物流管理、会计学、财管理、旅游管理7个专业。
按学科门类进行大类招生
按实验班进行大类招生
不一定。招生大类可以理解为几个专业组合后的统称,其内涵依然是具体包含的专业。而招生专业大类是由各个院校根据其开设专业自主设置的,不同院校的同名招生专业类也会有所差别。即使是在同一所高校,名称相同的专业大类所包含的专业也可能不同。因此,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要仔细了解各高校每个招生大类都包含哪些专业,再根据自己的专业意向进行选报。
大多数高校的分流方案以同学在校的专业成绩、平时表现及面试成绩作为专业分流的主要依据。一般而言,考生应关注以下四个问题:
院系归属
考生在报考时填报的是专业大类,入学后首先要进入各大类进行学习。为便于教学组织与管理,高校会对分流以后的同学进行编班,专业分流后同学会分属不同院系的不同班级。
专业分流依据
专业分流双向选择的过程,其依据主要是同学的个人诉求、通识教育课程成绩及综合表现,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还会提出笔试或面试选拔的要求;专业分流过程不仅体现同学诉求,还呈现院系及专业的人才选拔要求;不仅要依据成绩,还要参考同学在校期间的总体表现。这就要求同学入学后不仅要重视学业,还要充实课余文化生活,积极融入集体,参与院系组织的各类活动。
专业分流时间点
根据各专业大类实际情况,院校一般以一年或一年半作为时间节点划分专业,即同学在第二(三)学期申请专业大类分流,经学校审核后,在第三(四)学期正式进入本专业大类中的某个专业学习。
毕业证书
尽管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按照大类进行招生,但其毕业生获得的毕业证书所标注的均为具体专业名称,并非专业大类名称。
了解大类招生志愿填报相关要求
院校会对招生专业大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,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类提出的要求不尽相同,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应仔细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录取要求。
充分了解各院校实施的人才培养政策
各院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同一大类在不同院校的培养政策也是不同的。考生在填报志愿前,要充分了解各院校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,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培养模式。
了解各院校专业大类分流的时间点及具体方式
专业大类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同学未来可以选择到什么样的专业,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类分流的时间点不尽相同,分流考量的因素和要求也不完全一致。
大类招生有哪些不足?
专业分流受限
部分院校大类专业设置冷热不均
院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,是根据院校当年所有招生专业录取分数线中最低的那一个确定的。高考改革后,普通类本、专科批次取消了专业服从调剂,同一所院校内的专业不再绑定在一起,这加大了院校内冷热专业之间的差距。不少高校为了防止较“冷门”的专业无人报考,会把学科教学上没有太大关联的专业放在一个专业大类中进行招生。因此,考生在填报志愿时,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大类中所包含的具体专业。
END